在138米懸崖上雕琢"水電豐碑" |
|||||
|
|||||
8月3日,水電一局承建的西南某水電站導流洞出口邊坡施工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始終貫徹“首件驗收、樣板引路”的質量管理模式,成功打造出邊坡平整度偏差小于5厘米、錨索張拉合格率高達100%的高標準工程,樹立了水電行業邊坡施工的新標桿。 導流洞出口邊坡位于下游出口與臨時圍堰之間,底板開挖高程為2592米,坡頂高達2730米,最大垂直落差達138米。面對1:0.5的極限坡比和垂直開挖段等復雜條件,項目部通過地質勘測精準識別巖體參數,施工中采用“錨噴+格構梁”復合支護協同作業。施工完成后,高邊坡宛如為山體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鎧甲”,形成了“鋼筋骨骼+混凝土肌肉”的復合結構。 項目部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克服了交叉施工的不利因素,提前完成了該節點目標。項目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道:“每級馬道寬度誤差必須控制在厘米級,高邊坡的厘米級施工猶如在破碎山體上進行‘顯微手術’。” “這不僅僅是建造一個邊坡,更是在編寫一本高陡邊坡施工的‘技術密碼本’。”水電一局在該項目導流洞出口邊坡施工中,通過地質動態調控、復合支護、襯砌工藝、智能監測體系等多重核心技術創新,成功攻克了高陡破碎邊坡及襯砌的施工難題,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可復用的技術范式,也充分展現了一局技術力量的飛躍。 |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